<sup id="y8wkg"><noscript id="y8wkg"></noscript></sup>
<tr id="y8wkg"></tr><acronym id="y8wkg"><xmp id="y8wkg"><acronym id="y8wkg"><xmp id="y8wkg">
<tr id="y8wkg"></tr>
<rt id="y8wkg"></rt>
<rt id="y8wkg"></rt>
<tr id="y8wkg"></tr>
學術堂首頁 | 文獻求助論文范文 | 論文題目 | 參考文獻 | 開題報告 | 論文格式 | 摘要提綱 | 論文致謝 | 論文查重 | 論文答辯 | 論文發表 | 期刊雜志 | 論文寫作 | 論文PPT
學術堂專業論文學習平臺您當前的位置:學術堂 > 經濟學論文 > 財政稅收論文

稅收優惠政策激勵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效應分析

來源: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 作者:鄒暢
發布于:2023-02-20 共8723字

  摘要:對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效果開展效應分析對于優化政策制定、提升政策效能、精準引導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為基礎,從理論角度闡述在環保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稅收優惠政策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機制,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實證模型,從實證角度測試稅收優惠政策對節能環保企業投資融資、研究開發和提升利潤率三個方面的激勵效應。研究結果發現,稅收優惠政策在激勵企業投融資、開展研發活動方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激勵企業投融資方面間接稅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大于直接稅優惠,在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研發活動方面直接稅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則更加顯著,同時二者在提升企業凈利潤方面的效應均不明顯。因此,從政策的制定、實施和運用等角度,提出提升稅收優惠政策激勵效應、促進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節能環保;稅收優惠;效應分析;

  節能環保產業是我國加快培育和發展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產業”“實施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1為更好激勵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提出“更加精確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的財稅體制改革目標,對稅收優惠政策制定的針對性、落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針對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機制和激勵效應進行分析,對助力節能環保企業更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稅收優惠政策對節能環保企業激勵效應的理論分析

  (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特征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方面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充分釋放環保產業市場需求,我國環保產業規模保持較快增長有利于環保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從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來看,2018 — 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總體保持較快發展,但呈現營收增速放緩、盈利水平下滑、資產負債率持續走高的趨勢,且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集聚化趨勢明顯,以小、微型企業為主的產業格局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同時,節能環保產業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競爭力持續增強,環保企業從業人員呈現高學歷、高級技術職稱人員占比高,研發、管理及工程技術人才需求大的特點。

  (二)稅收優惠政策激勵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作用機制

  產業生命周期是產業從成長、衰退、完全退出市場經濟活動的演變過程,具體可以劃分為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基于此,本文結合節能環保企業技術性和專業化程度高的特征,將企業的發展劃分為技術研發、設計改造、產品化和商品化等四個階段。在技術研發到設計改造的前期階段,節能環保產業的技術密集性特點決定了研發投入的高風險性。在設計改造到產品化的中期階段,資金需求量大與產品市場前景不明朗之間的矛盾,導致企業難以獲得信貸資金,面臨融資困難。1在產品化到商品化的后期階段,由于節能環保產業相關產品的研發成本較高,如果將這些成本計入產品價格,將降低其產品的競爭力和流通性,導致企業經濟投入與經濟效益預期的不一致。綜上所述,由于市場機制的失靈,節能環保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著不同形式的困難。

  稅收優惠政策作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干預市場的重要調控手段,在彌補市場失靈、引導市場資金流向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技術研發到設計改造的前期階段,加計扣除、稅額抵免等稅收優惠形式,可以為企業分擔研發活動的風險成本,而所得減免、減計收入等稅收優惠則能直接提高企業的預期收益。各類稅收優惠提高企業的預期收益、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將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節能環保企業,從而緩解企業在設計改造到產品化的中期階段所面臨的融資困境。而在產品和服務的商品化階段,通過減按低稅率、免稅、即征即退等稅收優惠形式,可以變相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有利于提升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及流通性,進而激勵整個產業的發展。

  (三)激勵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視角

  1.降低企業稅負,助力產業結構優化。稅收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落實環保設備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金額從2018年的23.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3.5億元,2020年預計達到35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8.5%。節能環保企業納稅人享受低排放減稅優惠102.6億元、污水集中處理免稅紅利152.2億元、綜合利用固體廢物免稅紅利39.9億元。2稅收減免有效對沖了企業的環保投入,讓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在助力企業綠色轉型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

  2.激勵企業創新,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支持減排稅收減免、設備投資稅收抵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有效引導企業加大對技術研究開發以及環保設備的投入。2017年以來我國企業購買環保設備的發票金額年均增長14.6%。鼓勵減排的稅收優惠減稅金額2019年增長7.2%、2020年增長6%。2

  3.增加企業收益,引導社會資源投入。一直以來,國家始終把生態環保、綠色發展作為財政支出的重要領域,2015年到2020年,全國節能環保財政支出累計超過3萬億元。從2019年財政收支情況來看,環境保護稅和節能環保支出均同比有所上升,環境保護稅收入221億元,同比上升46.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節能環保支出7444億元,同比上升18.2%。3國家財政投入引導和撬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推動著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二、稅收優惠政策對節能環保企業激勵效應的實證分析

  (一)節能環保企業享受的現有稅收優惠政策

  本文以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150余戶數據完整的節能環保企業為研究樣本,并對樣本企業年報披露的稅收優惠進行統計,就統計情況來看,目前節能環保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類型,既包括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優惠政策,也有資源綜合利用享受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經梳理,150戶樣本企業享受的排前5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表1所示。

表1 樣本企業相關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占比
樣本企業相關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占比

  (二)實證分析的變量選擇

  為了更直觀地評估直接稅優惠、間接稅優惠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可能存在的效應差異,本文參考已有的文獻研究成果,選取以下變量來展現理論分析中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產業發展階段稅收優惠政策的影響和目標。相關變量及其含義如表2所示。

表2 相關變量及其含義
相關變量及其含義

  在技術研發到設計改造的前期階段,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主要體現在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降低研發投入風險方面,本文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I)將其量化。在設計改造到產品化的中期階段,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目標主要是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本文以企業投融資率(IFR)將其量化。在產品化到商品化的后期階段,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目標主要是幫助節能環保企業提高產品競爭力和流通性,進而提升企業利潤率,本文以企業凈利潤率(Y)進行量化。

  (三)實證模型設定

  基于前文變量的選擇,根據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技術研發、設計改造、產品化到商品化四個階段,本文構建了以下三個實證模型:(1)在節能環保企業技術研發到設計改造階段構建模型1:IFRi, t=α0+α1TRi, t+α2TBi, t+α3 Controli, t +μi+μt+εi, t;(2)在節能環保企業設計改造到產品化階段構建模型2:RDIi, t=α0+α1TRi, t+α2 TBi, t+α3Controli, t +μi+μt+εi, t ;(3)在節能環保企業產品化到商品化階段構建模型3:Yi, t=α0+α1TRi, t+α2 TBi, t +α3IFRi, t×TRi, t +α4RDIi, t×TRi, t+α5IFRi, t×TBi, t+α6RDIi, t×TBi, t+α7Controli, t+μi+μt++εi, t。其中:下標i代表樣本個體,t代表樣本年份,μi和 μt分別表示行業以及年份的固定效應,εi, t表示隨機誤差項。模型1和模型2分別以企業投融資率(IFR)和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I)為被解釋變量,以此測度直接稅優惠和間接稅優惠在不同激勵目標間效果的差異。模型3中,將企業投融資率(IFR)和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I)作為企業凈利潤率(Y)的主要影響因素,同時,為有效避免多重共線性問題,模型還引入了間接稅優惠指標(TR)、直接稅優惠指標(TB)以及二者之間的交叉項,用以測度稅收優惠政策作用于企業投融資率(IFR)和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I),從而幫助企業提升凈利潤率(Y)的效果。

  前文所述的150家節能環保樣本企業的財務數據,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數據庫、巨潮資訊網、天眼查以及企業2018 — 2020年年報整理得出,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

表3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四)實證結論及分析

  本文采取混合效應模型的估計方法對前文構建的模型1、模型2和模型3進行測算。稅收優惠政策激勵效應的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系數的P值,*、**、***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

  在激勵企業投融資方面,稅收優惠政策產生了一定的正面效應,從統計學的角度看,間接稅優惠的激勵效應表現較為顯著,企業收到的各項稅收返還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每提高1%,企業的投融資率提高2.17%。相對來說,直接稅優惠在激勵企業投融資方面則并未表現出顯著的相關關系。同時,企業規模卻與企業投融資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資本密集度和市場價值也對企業投融資產生著一定影響,說明就目前的資本市場來說,企業規模、股票市值仍然是資金流向的重要風向標。

  在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方面,直接稅優惠的激勵效應表現較為顯著,稅收返還額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每上升1%,將激勵節能環保企業在研究開發方面的投入上升0.03%。與此同時,企業規模、營業現金流與研發投入強度則呈現顯著相關關系,數據顯示,從企業規模來看,企業規模每擴大1%而研發投入強度反降低0.0059%;從營業現金流來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總資產的比例每提高1%,將激勵企業研發投入上升0.12088%。節能環保產業具有技術性和專業化程度高的特征,特別是對于規模小、尚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來說,更加需要通過研發活動發現、挖掘自身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而在企業規模較小的初期階段研發投入強度高,研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大。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七成,如前文所述,企業規模和股票市值決定著信貸資金的流向,使小微型節能環保企業面臨著研發投入強度大、融資難之間的矛盾,從實證分析的結果來看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并未很好地幫助企業擺脫這一困境。

  在提升企業凈利潤率方面,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直接稅稅收優惠與間接稅稅收優惠的激勵效應在統計學上均表現得不顯著。從交叉項測試結果來看,直接稅優惠和間接稅優惠通過激勵企業開展研發和投融資,進而提升節能環保企業凈利潤率的作用也并不明顯。

  三、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對節能環保企業激勵效應的不足之處

  通過構建稅收優惠政策激勵效應評價模型,對150家上市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測試直接稅優惠和間接稅優惠對鼓勵企業開展研發、投融資和提升企業凈利潤三大政策目標的激勵效應?偟膩砜,稅收優惠政策在激勵企業投融資、開展研發活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激勵企業投融資方面間接稅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大于直接稅優惠,在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研發活動方面直接稅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則更加顯著,同時二者在提升企業凈利潤方面的效應均不明顯;谝陨蠈嵶C分析,研究發現要更好地發揮針對節能環保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應,現有政策在設計制定、具體實施、企業享受等層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一)政策設計層面存在的問題

  1.各項政策缺乏統籌。目前,節能環保企業可享受的稅收優惠零星分布在各個稅種之中,從政策享受的情況來看,節能環保企業享受較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有: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這些政策并不是專門為節能環保企業設置的,缺乏針對性。同時,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之間由于缺乏統籌協調,稅收減免、即征即退、留抵退稅等優惠政策如果設置或運用不當,會影響最終的實施效果;企業需要充分掌握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并合理籌劃,針對不同優惠進行備案,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策享受成本。

  2.節能環保專門性稅收優惠力度較弱。從行業來看,目前,節能環保產業正朝著服務多維度、業態多樣化、模式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出現了綜合性的業務模式。此次調研選取的150家節能環保上市企業,涉及公共事業、化工、機械設備、家用電器、建筑材料、交運設備、農林牧漁、輕工制造、信息服務、醫藥生物、有色金屬等多個行業,而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已經逐漸落后于當前的產業發展狀況,從樣本企業所屬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公共事業(具體包括新能源發電、環保工程和服務、燃氣水務)、化工(具體包括化工合成材料、新材料、化學制品)、機械設備(具體包括電氣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三大傳統行業,且這些行業享受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稅收優惠較多,而環保建材、輕工制造和信息服務等行業能享受的大多是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生態修復、工業過程分析、環境大數據服務、智慧環保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型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能享受的專門性稅收優惠政策少。從企業規模來看,小、微型企業占節能環保企業七成以上,但目前專門針對節能環保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是缺失的,這類企業更多的是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優惠。從優惠方式來看,部分所得稅優惠政策要求企業在盈利情況下才可享受,節能環保企業具有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其經營前期往往盈利水平低、銷售收入少,在此情況下享受“三免三減半”等稅收優惠的作用明顯不大。

  3.政策更新不及時。節能環保企業稅收優惠涉及的環境保護專用設備、節能節水專用設備、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等優惠目錄制定后未能及時根據技術發展進行更新,現行的如《節能節水專用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7版)》,是在2008年版的基礎上更新的,類似情況將導致部分新技術、新設備無法享受稅收優惠。

  (二)政策實施層面存在的問題

  1.協同機制尚不完善。落實節能環保產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需要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環境保護等部門建立協調配合機制,目前這一協同機制尚不完善。以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及勞務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為例,目前環保部門提供的廢氣檢測報告、水質監測報告等反映的是時點數據,稅務部門不能準確判斷企業享受即征即退是否符合行業標準,無疑增加了政策執行的風險。

  2.政策落實情況評價機制缺乏。在我國的稅收實踐中,由于稅收政策效應評估機制的缺位,產生了政策制定、執行和運用沖突等問題。針對節能環保產業稅收優惠的政策實施效果,尚未建立事前、事中、事后評估機制和評估方法體系。

  (三)企業享受層面存在的問題

  1.辦理程序復雜,影響企業積極性。一方面,大部分節能環保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仍然采取備案制,但目前辦理退稅備案資料、憑證提交并沒有完全實現無紙化,且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報送條件嚴格,一些資格認定、證明材料的有效期短,企業需要重復報送。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因缺失相關證明材料、檢測報告等資料,或對政策要求不熟悉等,也無形中增加了享受稅收優惠的辦稅成本與時間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積極性。

  2.內部管理不規范,辦稅人員素質有待提升。節能環保企業要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會計核算和財務辦稅人員的業務素質有一定要求。部分稅收優惠政策之間存在不能同時適用的情況,更加需要企業財務、辦稅人員扎實掌握相關稅收規定,有意識地進行納稅籌劃。由于辦稅人員對優惠政策理解不到位和業務素質的差異,導致企業不能最大限度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紅利”,也直接影響著政策的實施效果。

  四、提升節能環保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激勵效應的路徑

  通過實證分析直接稅優惠和間接稅優惠對鼓勵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激勵效應,及深入研析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在設計制定、具體實施、企業享受等層面激勵效應的不足,建議從以下方面持續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鼓勵促進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

  (一)政策設計層面的優化路徑

  1.強化統籌協調,形成政策體系。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稅收在調節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節能環保企業的發展更是離不開稅收政策驅動。特別是在我國提出“3060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的背景下,全社會將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首當其沖的是出臺和完善針對節能環保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依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回應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需求,針對突出問題、把握關鍵環節,統籌規劃、科學設計,進一步完善節能環保專項稅收優惠,鼓勵企業增強環保技術研發力度、加大環保設施設備投資、提升運營管理服務水平,推動整個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2.拓寬優惠范圍,補齊政策短板。一方面,適當放寬優惠政策的條件限制,拓寬稅收優惠政策惠及面,結合目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完善優惠產品目錄和優惠產品的技術標準,合理調整現有部分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條件、適用范圍。另一方面,對已頒布的稅收優惠政策要及時修改、更新,修訂相關的適用條件和標準,并對其中各類項目細節與流程進行詳細的分析研討,使其更加清晰明確,更具操作性,更好適應當前節能環保產業多元化、多業態、多模式的發展現狀。

  3.實施差異化的稅收優惠政策。實證分析表明: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對不同政策目標的激勵效果存在差異。要進一步提高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針對性,結合產業發展規律,在研發、設計和生產等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出臺相應的稅收優惠。同時,應加強對節能環保產業中占比最大的中小企業的關注和扶持,在小微企業的普惠性稅收優惠基礎上,適當降低節能環保專門性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主體認定門檻,簡化相關認定步驟與流程,降低企業享受優惠的辦稅成本,從外部激勵層面為中小型節能環保企業提供支持,激發產業的整體發展動能。

  4.加強與其他相關政策的配合發力。節能環保產業本身具有較強的技術密集性和多領域交叉性,產業發展過程受到技術、資金、產業鏈條等多重內在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與信息、政策規制、市場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既要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帶動作用,又要加強其與金融、市場、投資、技術等其他相關領域政策的相互配合和有效銜接,凝聚合力為產業發展釋放更多的“組合紅利”,提升稅收優惠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的“組合拳”效力。

  (二)政策實施層面的優化路徑

  1.加強政策落實,強化協同共治。應進一步優化企業申報、稅務征管、部門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征管模式,健全相關部門與稅務部門的協作機制,對節能環保產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的全環節和全過程進行明確分工及職責劃定,減少系統隔離造成的管理服務堵點。健全涉稅費信息交換機制,優化涉稅信息交換平臺,明確數據信息收集、傳輸、分析和運用等全流程規范,實現稅收內部數據、納稅人數據、第三方涉稅信息、互聯網信息等共享互認,形成更標準、更真實、更及時的節能環保產業稅收優惠政策信息數據庫,提升征管水平,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地落細。

  2.建立健全稅收優惠政策評價優化機制。稅務部門聯合有關節能環保部門,定期調研節能環保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效果,對于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問題及時收集和反饋,為政策的調整與優化奠定基礎。同時借鑒國內外經驗,科學制定指標體系,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稅收效應、產業效應以及社會效益進行合理評估,為政策調整、廢止、清理和更新提供依據。

  3.深化業務與技術融合,提升信息管稅水平。持續優化電子稅務局網上實名辦稅,拓展線上辦稅功能,努力推進各類稅收優惠的涉稅事項全程網上辦理、無紙化辦理,降低納稅人辦稅成本。持續推廣多元化辦稅方式應用,提高電子稅務局運行的穩定性、流暢性、簡潔性,優化微信、手機APP、自助辦稅終端等非接觸辦稅體驗,進一步提升納稅人享受優惠政策的便捷性。

  (三)企業享受層面的優化路徑

  1.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強化稅收優惠專項管理。企業內部要建立稅收優惠專項管理規范,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實現對節能環保相關項目流程的規范化管理,對稅收優惠具體項目、各項環節、資料檔案等實施專門化管理,降低涉稅風險,提升與稅務機關、項目相關各方的溝通效率。

  2.規范財務會計核算,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企業要嚴格按照稅收優惠政策規定,規范開展會計核算,實現企業內部相關信息與外界信息的有效對接與互換。要注重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培育既熟知稅收政策及其要點,又精通會計信息處理的專業化人才,提升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林莉,薛菁青“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鏈現代化中的稅收功能研究[0].云南財經大學學報, 2021(8):16 - 30.

  [2]余蓉稅收優惠激勵節能環保產業研發創新投入的效應分析[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 2020.

  [3]陳會促進環保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基于環保上市企業的實證分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 2019.

  [4]袁雅楠.促進河南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J].稅務前沿,2020(26):8一9.

  [5]宋麗穎、鐘飛稅收優惠政策激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效應評價[J].稅務研究, 2019(8):12-19.

  [6]周克清稅收優惠政策對R&D的激勵效果檢驗:以創業板上市公司為例[J] .稅務研究, 2012(6):20一24.

  [7]柳光強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策的激勵效應分析: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視角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 2016(10):62 一71.

  注釋

  1見參考文獻[5]。

  2 稅務總局網站《十組稅收數據反映“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3《財政部: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中國財經報》,2020-02-10。

  4《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24號)。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

  6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財稅[2015]78號)。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萬州區稅務局
原文出處:鄒暢.稅收優惠政策激勵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效應分析[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23,36(01):53-60.
相關標簽:
  • 報警平臺
  • 網絡監察
  • 備案信息
  • 舉報中心
  • 傳播文明
  • 誠信網站
亚洲成色ww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999ZyZ中文资源免费,中文无码系列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