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研等研究方法就少年兒童武術防身培訓項目現狀展開調查研究,武術防身訓練的意義是通過長期的、規律的、系統的武術訓練,掌握一些對抗性的攻防技術,同時增強體質,不斷提升個人的精神氣質,建設一定的防衛對抗和應對突發緊急情形的信心和能力。提出:規范武術防身培訓機構經營模式,從基本技能學習到武德、修養教育,建立系統化的教學訓練綱要,配套長短期教學計劃,強化系統的職業、專業建設勢在必行。
關鍵詞:少年兒童;武術防身;現狀;
Abstract: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rtial arts self-defense training program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roug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field research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rtial arts self-defense training is to master some antagonistic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through long-term,regular and systematic martial arts training,while strengthening the physique,and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inpidual's spiritual temperament,Build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and ability in defense confronta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It is imperative to standardize the business model of martial arts self-defence training institutions,from basic skills learning to martial arts ethics and self-cultivation education,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gram,to support long-term and short-term teaching plans,and to strengthen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word:children; Wushu self-defense; present situation;
1 前言
近些年來,校園暴力傷害案件時有發生,主要的傷害對象是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在讀弱勢學生,當類似暴力犯罪發生時,從群眾報警到警方接警、派警、直到處置警力到達現場,至少需要幾分鐘甚至更久的時間。少年兒童作為該類型案件現場的第一應對和“處置”人員,其本身的危險識別意識、快速反應和躲避逃跑的能力決定了青少年兒童在遭遇突發暴力傷害時的被傷害程度;[1]另一方面,校園霸凌行為的存在也給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及身心健康影響。能夠有效減小和規避校園暴力及霸凌傷害的直接途徑就是受侵害的“第一應對人”群體本身安全防衛能力的提升,因此,少年兒童對強化自身安全防范意識與應急處置防衛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武術”“搏擊”項目再次回歸防衛、對抗的本真需求也是與時俱進、大勢所趨。
“武術防身”培訓項目主要是指以防身、健身為主要學習和訓練目的的武術類、搏擊類業余培訓項目。它自身不成體系,是在近些年來“校園暴力”傷害以及“校園霸凌”事件頻發的社會及校園治安態勢下形成的武術、搏擊訓練的邊緣功能性項目,主要依托武術、搏擊培訓項目開展。由于學生家長對少年兒童自身防護能力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武術防身”類教育、培訓機構的需求程度不斷增加,各種拳館、武館、跆拳道館、武道館、搏擊俱樂部里的“武術防身項目”應運而生、蓬勃發展。不但豐富了少年兒童的課余活動內容,也滿足了廣大“武術防身”以及“搏擊格斗”愛好者的學訓需求,從而推動了“武術防身”類培訓項目的市場化進程。
2 少年兒童武術防身培訓項目開展現狀
2.1 現代社會賦予“武術”“搏擊”的新“防身”屬性
“武術”是我國優秀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方法,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斗動作為素材,按照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的相互變化規律,以格斗和套路為主要運動形式且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2]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具有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獨特功能。少年兒童武術培訓機構承擔著武術專業運動員的選拔和業余武術興趣培訓的雙重任務,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校外延伸。隨著時代的進步,群眾對學歷培養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體育產業發展的激烈競爭,專業選拔部分的功能被逐步弱化,商業化的安全防衛培育及業余培訓成為武術搏擊類培訓機構的主流內容,防身、健身成為武術培訓的主要功能。
“搏擊”一詞本為動詞,意為奮力斗爭和沖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武術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商業化武術教育及培訓市場的繁榮,“搏擊”一詞成為格斗類拳腳對抗性項目的代名詞,幾乎涵蓋了所有使用手、腳、肘、膝或者持握械具進行的對抗性活動的“搏斗”類項目,常見的項目有武術散打、泰拳、拳擊、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擊(MMA)、劍道等。
“武術”與“搏擊”在意識形態上涵蓋了當今非專業人群對武術類、搏擊類對抗性項目的概念認知。“武術”“搏擊”項目在市場化需求的引導下,被覆蓋了針對“防身”的強化功能,在對外的宣傳中將培訓項目冠名為“武術防身”“格斗防身”“防身搏擊”等名稱,以博得客戶群體及市場認可。
2.2“專項技術+1”的武術防身教育培訓架構
目前,武術防身培訓項目仍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體系,其核心模式主要是以拳腳肘膝、攻防格斗、控制解脫等防衛及反擊型武術、搏擊技術附加防身意義的情景模擬實戰化訓練。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專項技術+1”套改防身技術的架構,也成為了當前武術防身教育培訓的主要授課模式。比如,武術散打技術中的“下潛抱腿摔”技術,武術散打作為現代社會的競技性搏擊項目,必須在規則之下、護具之中、由裁判監督來進行實戰對抗。而在武術防身培訓項目中,同樣的技術動作就需要在實戰模擬的情景中,假設對方以日常生活中慣用的動作實施襲擊、攻擊時,采用該動作快速下潛躲避對方攻擊,同時進步貼靠并環抱對方雙腿,采用肩頂后拉的方法協力將對方摔倒,以此完成遇襲防衛及反擊技術的實戰應用練習;再比如,武術套路中的“摟手沖拳”技術動作,該動作是武術套路教學中最基礎的防守反擊技術組合,其攻防含義也十分明確,左手摟抓來拳接右手沖拳反擊。在套路練習的基礎上,配以“暴力襲擊”及“校園霸凌”等現實生活中的情節、情景模擬開展對抗性的條件實戰訓練,將少年兒童當下生活環境中急需的防身意識與技擊特性結合在專項武術技術訓練中,形成典型的“武術防身”技術組合系統。
2.3 從“武館”“道館”到綜合“武道館”的市場發展路徑
21世紀初,武術搏擊市場化傳播模式開始蓬勃發展,武術館、跆拳道館如雨后春筍般在我國遍地開花。當時的武術搏擊傳播機構多以專項性、專業性項目開展,如XX武館、XX拳擊館、XX跆拳道館、XX柔術社,其中發展規模較為龐大的是來自韓國的“跆拳道”項目。由于其技術體系相對成熟,場館及課程設計較為規范、合理,深受國內少年兒童及家長群體的喜愛,其條理清晰的段位制度能夠吸引家長對孩子的培養興趣,也較為容易被少年兒童接受。
業余的“武術防身”項目場館比較多見的是“跆拳道館”和“武道”“拳館”,一般都是以專業的跆拳道、武術散打、拳擊等項目作為主要的教育培訓內容,在培訓內容中附加防身格斗意義及實戰應用技巧,再套用相對成熟的教育培訓模式。其中,較為成熟的“跆拳道”教育培訓機構所使用的教材和培訓內容主要是由國家相關的大眾跆拳道管理組織統一制定,有明確的分級學習和考核內容,而其他類別的“搏擊”項目則缺乏相對完善和易操作的參考規則。以武術散打為例,盡管武術散打項目在國內也較為成熟,但并沒有形成一套成體系、好操作的學練規則和晉級考核規范,大多是由教練員按照自身的學習經歷和場館學員的教育需求自行設計安排。雖然國家武協也制定了武術段位制的學習和考級標準,但由于其難度較大,可操作程度較低,依照執行和參照操作的單位寥寥無幾。不論是成熟的跆拳道培訓市場還是市場化不夠完善的武術項目(以武術散打為代表),在這個階段內,整體的教學都較為專業,一般都以專項、專門的形式開展,從場館建設與設置,到教學內容與模式,再到執教的教練員大多經歷過相對專業的培養或者培訓。
21世紀初期,“武術防身”項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跆拳道市場雖然憑借成熟的專業體制以及統一的營銷手段壟斷了大部分的“武術防身”培訓市場,顯現出一家獨大的趨勢,但各種綜合類武術搏擊培訓機構對其沖擊異常強烈。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適應激烈競爭,導致包括“跆拳道館”在內的幾乎所有武術搏擊培訓機構逐漸轉向“一專多能”的“武道館”“搏擊聯盟”“格斗俱樂部”模式,之所以以類似綜合性名稱命名,實質的原因是場館、機構學習內容的多樣性變化,開設的訓練項目除了較為流行和火爆的“跆拳道”之外,還會有“武術散打”“泰拳”或者時下較為流行的“綜合格斗”“自由搏擊”等項目,但無一例外都要將這些項目與“武術防身”“搏擊防身”的項目結合起來以獲得市場的認同。至于開設什么樣的項目,一方面由當地受眾市場需求所決定,另一方面由所聘請的教練員的技術能力涵蓋面來決定。
2.4 從個人喜好、熱愛傳統到防身健身、空檔托管的動機變革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各級政府體育委員會均有屬于自己的武術訓練隊,通過選拔、培養輸送優秀的武術運動員到省體工隊甚至國家隊,當時的武術隊多以武術套路競技訓練為主,武術散打還較為小眾。直至二十一世紀初,由于社會快速發展的原因,少年課外體育運動培訓開始逐漸發展起來,武術套路及武術散打項目開始在民辦培訓教育機構出現。與此同時,公立的武術訓練隊逐步因體制改革消亡殆盡,在河南、河北以及很多省份出現大量的文武?茖W校,多以中專、大專等級培養武術搏擊專項運動學員。不論是最初參加公立武術訓練隊的選拔隊員還是后期遠赴文武學校的莘莘學子,投身到武術搏擊項目的學習基本是因為個人喜歡、身體素質適合或家長心愿所向,更多源自對傳統武術文化的喜好和熱愛,并且希望能通過刻苦的學習和訓練在武術項目上取得成績,有所成就。當代少年兒童的教育中,各類業余課程培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培訓機構的客戶群體為中小學少年兒童,這些機構散布在學校周邊,主要在課后時間開展培訓活動。與前些年不同的是,學生或者學生家長選擇在課后時間參加武術搏擊學習訓練的動機不再單純,學生放學與家長下班之間的空檔時間活動內容填充成為了學生家長選擇一些培訓項目的初始動機,其次,在時間合適的基礎上,參照武術防身項目開展情況的優劣(主要以學員多少為參照)程度以及項目的收費成本核算,最終形成家長選擇某一個培訓機構的核心參考指標。
為了迎合學生及家長的多重需要,武術防身培訓市場由此轉變為一專多能、“學啥教啥”的綜合體,一方面不再專注于專業做好某一項內容,而是集合了所有相近項目以滿足市場需求并獲得最大收益,這勢必在專業性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為了贏得學員數量,在培訓價格方面一降再降,出現了打價格戰活搶奪生源的惡性競爭,市場爭奪異常激烈。
3 當前武術防身培訓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3.1 教練執教水平參差不齊,入職離職常態流失更替
除了極少數專業的、職業的全日制“文武學校”以外,大部分“武術防身”類搏擊培訓機構均為業余學習模式,主要針對中小學在校學生,只在學生每天放學后、雙休日及寒暑假期間安排課程進行學習和訓練,每次學習時間約為一個半小時。作為業余教育培訓機構,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同時,教練員不斷流失與更換,師資的不穩定無疑是影響教學質量最大的隱患,對于學員的學習和成長無利。除了部分自己開館收徒的培訓教育組織,對于依靠招聘教練員開展工作的武術防身教育培訓組織,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徹底解決的問題。
3.2 學習動機引導教學效果,急功近利進入惡性循環
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確保學生絕對安全,當前的武術防身培訓機構將基本身體鍛煉和基礎防衛技術以快樂游戲活動作為主要的課程安排;對于相對枯燥乏味、重復性強的武術防身訓練項目,年紀尚小的學員極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再加之當下的少年兒童普遍養尊處優、嬌生慣養,半途而廢就成為大多數較隨意進入武術防身項目學習的少年兒童最終的結局;基于學習動機的簡單和純粹,只求以較少的成本投入解決基本的防身、健身和課后托管的需求,家長對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和教訓能力均不做過高要求。當培訓機構只遵循急功近利的運行法則,當防身、搏擊類對抗性項目失去了基本的實戰性挑戰環節,以迎合學員的好惡取舍設計課程,把絕對尊重家長的“安排部署”作為獲得招生、續費的行為方式,勢必造成學員們學無所成、半途而廢,家長們失望離去并對武術搏擊培訓項目做出消極評價,導致武術防身類搏擊培訓機構的運營進入惡性循環,甚至對武術搏擊文化傳播市場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壞。
3.3 營銷活動重于教學品質,商業競爭攪亂市場秩序
市場化下的武術防身類搏擊文化傳播最大的特性就是商業性,當商業性的營銷手段介入到教育培訓系統之中,培養有所成就的學員已經不再是首要的職業目標,取而代之的是利潤的最大化。于是,“搶人”大戰成為了每一年的入學季及寒暑假期間的重要營銷活動,無數的拳館、道館、武道館采用“地推”“試課”“禮品”“返劵”“積分”等花樣繁多的手段爭奪生源,甚至出現過因為爭搶學生大打出手的惡性事件;在相持不下時開始打價格戰,以極低的學費招收大量的初始學員,以“優質的”服務爭取次年續費,在招生過程中,不看年齡、不看身體、不看認知能力,只要交費便可入學;為了使利益最大化,培訓方采用“薄利多銷”“頻繁考級”“高價裝備”等手段不斷的增加學員家庭的多次投入;在學期中間,逢年過節舉辦各類聯誼活動、親子活動、外出遠游活動來獲利,但教學質量無法保障,學員大量流失,行業口碑漸差。
4 對策
(1)提高機構責任意識,強化職業專業建設。建立系統化的教學訓練綱要,配套長短期教學計劃甚至細致到每次課程的策劃和教案,強化職業、專業建設。(2)明確武術防身意義,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在學習壓力大、時間任務重的日,嵥橹,培養不放棄、不退縮、不害怕、迎難而上、吃苦耐勞的精神,將防身健身、習武強身、保家衛國的傳統文化理念踐行在學習和訓練中。
參考文獻
[1]趙華.“刀斧砍殺”類暴力犯罪現場民眾自我防護能力培育研究[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9(1):107-111.
[2]孟濤.武術運動英漢雙語學與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